信阳息县五七干校博物馆建在濮公山风景区最为合适
高徐泽林
众所周知,河南省息县境内有七处中央、国务院所属国家部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办的“五七”干校旧址。它们是项店镇国家外贸部“五七”干校,杨店乡国家物资部“五七”干校,张陶乡国家铁道部“五七”干校,东岳镇中国社会科学院“五七”干校,路口农场国家对外文化委员会“五七”干校,孙庙乡国家对外经济委员会“五七”干校和中华全国总工会《工人日报》社“五七”干校。这是全国罕见而又独特的国家七部委“五七”干校群,是息县极其宝贵、难得的文化遗产资源。建立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,时逢盛世,得天独厚。
建立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,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。
为什么要建立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呢?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许多国内著名的文化名人和党政机关干部从遥远的北京来到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劳动锻炼,接受贫下中农“再教育”。其中,中国社科院“五七”干校有红学家俞平伯、吴世昌,文学家何其芳、钱钟书、杨绛、冯至、卞之琳、李健吾、戈宝权,文学评论家李荒芜、余冠英、何西来,语言学家吕叔湘、丁声树、陆志伟,哲学家金岳霖、任继愈、沈有鼎、李泽厚,美学家蔡仪,法学家张友渔,历史学家刘大年、朱大渭、刘重日、谢国桢、李学勤,考古学家夏鼐、苏秉琦、张政琅,经济学家顾准、骆耕漠、巫宝三、林里夫、狄超白、周叔莲、吴敬琏、张卓元等。此外,国家铁道部“五七”干校有原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丁关根,国家外贸部“五七”干校有原外贸部部长白相国、副部长张光斗,国家物资部“五七”干校有原物资部副部长宋致和、原空军后勤部部长刘忍少将,国家对外文化委员会“五七”干校有著名作家周而复等等。在遍布全国各地的众多“五七”干校中,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因为文化名人荟萃而独具特色,成为干校中的“文化名片”。所以,建立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,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建在哪个地方最为合适呢?
通过多年对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历史的研究和挖掘,笔者认为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建在濮公山风景区最为合适。因为息县七处国家部委“五七”干校比较分散,相距较远;东岳中国社科院“五七”干校知名度虽然最高,但距离县城太远;被北宋大学士苏东坡誉为“东南第一峰”的濮公山地处息县城淮河南岸,息县埠口淮河大桥即将贯通,濮公山省级矿山公园已经初具规模;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广场和纪念馆位于淮河北岸,与濮公山风景区隔河相望。如果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建在濮公山下,那么,待博物馆建成后,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、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和濮公山省级矿山公园这三处景点就可融为一体,将成为淮河上游两岸的特色景点,与关店国家级淮河湿地公园、息州森林公园之马援广场和息夫人文化园遥相呼应,纵贯一线,更便于促进息县旅游经济的发展。
濮公山下又有三处“五七”干校分支,建立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可以丰富其旅游文化资源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。
濮公山下有哪三处“五七”干校分支呢?通过调研发现,这里有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家外贸部、铁道部和中国社科院三处“五七”干校的分支。
外贸部“五七”干校分支位于濮管区原中渡店小学院内。同项店镇国家外贸部“五七”干校总部一样,创建于1968年。当时建三排砖瓦结构的房屋,每排约十间,占地面积约二十亩,1974年干校撤走。干校分支旧址保存尚好,现存干校住房一排十间。
铁道部“五七”干校分支是铁道部干校四连,位于濮管区中渡店原粮管所院内仓库处。同张陶乡铁道部“五七”干校总部一样,创建于1968年。时建两排砖瓦结构的房屋,占地面积约十五庙。同时期建有另一处旧址,位于濮管区洪洼村濮公山脚下。1974年干校撤走,两处干校分支房屋现只存断壁残垣。
中国社科院“五七”干校分支位于濮管区中渡店石灰厂西,现矿山公司老家属院内。同东岳镇中国社科院“五七”干校总部一样,1969年11月由罗山迁来,1970年秋建成。当时盖两排砖瓦结构的房屋,每排约九间,占地面积约八亩,1971年春迁往平桥区明港。干校分支旧址保存尚好,现存干校住房一排九间。
对于濮公山风景区这三处“五七”干校分支旧址,可在保持其原有形态、结构的前提下,对它们进行保护和修缮,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,树立“保护干校旧址人人有责”的标识牌,修通外界通往干校旧址的道路,以干校旧址为景点加大宣传,鼓励外来人士前来观光旅游,打造干校文化名片,助推旅游经济文化发展。同时,结合濮公山矿区转型发展,整合分布在息县其它乡镇的“五七”干校资源,并借鉴湖北咸宁向阳湖国家文化部“五七”干校、黄石半壁山农场国家邮电部“五七”干校和宁夏石嘴山国务院直属口“五七”干校等地建立博物馆或纪念馆的成功作法,在濮公山风景区尽快建立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,以图片、雕塑和实物等形式,再现当年干校学员劳动、学习和生活等场景。
综上所述,无论是从集约整合旅游资源的角度考察,还是从挖掘弘扬地方文化方面来考量,息县“五七”干校博物馆选址在濮公山风景区最为合适。